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受騙時代

 

早前有一城中熱話,就是一位阿伯老來聚嫩妻的事件,一件看似簡單的家庭糾紛,最終卻釀成全城人茶餘飯後熱烈討論的事。事件發生是指有名年約七十多歲的老翁結識了比他年輕三十年的女士,不久還結成夫妻,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那位女士更經已在阿伯身上取得接近過百萬的金飾禮品,而且還要求對方給予金錢以作投資飲食生意,而阿伯亦在毫無考慮的情況下便去銀行提錢,但當阿伯在與女兒的聯名戶口銀行中欲想提取現金時,第一次時銀行職員聲稱此為聯名戶口需要兩人簽名方可提取現金,但當第二次阿伯再到銀行時,卻發現原本在他戶口內的數百萬元已經被女兒轉走,他氣憤之下便向職員理論。原來銀行職員在阿伯首次要求提款時,便擔心是被騙,於是便暗中通知其女兒,結果女兒便私下把巨額轉走,從而令到阿伯不能提出現金給那女士,事件最後經電視訪問而被廣泛傳出。初時阿伯及那女士希望藉由電視訪問聲討他的一班不孝子女,不問情由私下取走他的存款,更想藉著群眾壓力可以取回那些存款,可惜結果卻不似如期,情況更出現一面倒。而大部分市民包括主持都只是擔心阿伯是否被騙,縱使那女士遭到主持的尖銳問題時,亦表現得從容面對,還不時在鏡頭前哭泣起來,聲稱自己與阿伯的是真愛,以博取觀眾的同情。

事件至今依然未得到解決,可能根本就無法解決,始終清官難審家庭事。阿伯的子女亦都沒有出面回應事件,只是偶爾遭到網民及某些網紅的起底,然而被起底家人生活及工作亦受到影響 .......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人會寧願相信剛認識不久的陌生人,也不相信與自己相處了幾十年的親生子女。然而原來有很多老人家他們都是寧願選擇相信一些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可能他們覺得自己人生經驗豐富,什麼人什麼事也遇見過,認為自己可以處理所有問題包括一些未曾遇見過的事情,因此他們相信自己是不會容易被騙的,所以遇上什麼問題都很少與人商量。可是時代不斷進步,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單憑個人經驗有時實在難以分辨真偽。
 
  • 那麼到底是什麼人最易受騙呢 

一 是社會交往較少的人,往往對詐騙的典型特徵不熟悉、不了解騙局運作的方式。尤其當事人如果又不看新聞、接收新訊息,不知道這種詐騙手法其實都被報導或網路傳遍了。

二 是有強烈願望想達成某項重要目標,但又沒什麼希望完成的人,也容易受騙。這樣的人如果通知他抽中頭獎汽車,要先付一筆錢才能把車領出來,用利誘的手法使他上當,便是「重賞之下,必有詐騙」。

三 是對於詐騙的主題有強烈興趣、發自內心響應的人。詐騙主題可能是中獎、談戀愛、提供職位等等。這時,缺錢、缺愛、缺工作的人就很容易上鉤。

是十分自信,認為自己特別精明或知識淵博,絕對不可能上當的人。要是我說自己是教詐騙社會學的,誰騙得了我?但其實我是容易受騙的人,我們只能自我要求不騙人,不可能要求別人不騙我們。

是毫無疑問地輕易認為別人是專家,並且聽從他們意見的人。有時,我們沒能力區分誰才是專家,特別是當親人身患重病時,如果有人說我有能治癒重病的仙丹,但你得花200萬才能獲得。只要有一線生機救活親人,200萬算什麼呢?如果你心中有這麼奇怪的對話,那被騙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就以上案例來說,阿伯顯然就是對社會交往較少、且渴望再有伴侶的人,因而他才會這麼容易受騙。而他在過往的網上短片中亦曾表示過自己從來未嫖過的,自亡妻以來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過,然而就這次給他遇見這位女士的機會,他覺得是上天給他的新安排,於是便毫不猶疑地完全相信一個從街市裡跟他搭訕的女士。

相識數天便能夠完全了解對方是什麼人?還可以結婚共渡餘生?

這些容易相信別人的人,大都是平時感到寂寞且缺乏愛的人,他們的日常生活就只有自己一人,這些人不但朋友少,有時連屋企人都會因為各自生活而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因而他們很多時候都會較難找到合適的傾訴對象,導致在街上容易被騙徒有機可乘。 然而自疫情之後整個社會的人都忙著工作、忙著生活,這樣便會容易忽略身邊的人。
 
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騙徒的手法更是層出不窮;有很多我們想像得到和想像不到的方法都可以是騙徒的手法,好像現行的電騙技術竟可以把受害人的聲音及樣貌完全地模仿出來,真的令人防不勝防,一般市民尤其是年老長者根本就難以分辨,所以平時我們應多加關心身邊人,多些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這樣當他們遇上問題時自然便會與你們分享。 


~ 受騙的那個 比騙徒更混帳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