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孩子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物件,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孩子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有研究顯示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性格,這和原生家庭有直接關係,即使在孩子成年後,這種影響也會持續。比如如果家長給孩子的是充滿愛的家庭氛圍,那麼他也會形成健康的人格。相反,會導致他出現性格缺陷,這也說明瞭原生家庭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很大。孩子如果出生在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家庭,那麼性格就會更加的樂觀開朗,也更容易如接納的幫助別人。如果出生在一個爭吵不斷,家長性格暴戾的家庭,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偏激、易怒,或者是懦弱害怕、自卑、自私。因此,良好的原生家庭環境更有利於孩子正向積極的性格形成,家長們要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我們常常說性格可以改變命運,但又有幾多人知道我們的性格是由自己的原生家庭塑造出來的,所以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扭轉命運,便要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 …….

在這年代還有很多家長他們不懂「放手」,不懂在什麼時候放手讓自己的孩子獨立成長,以為什麼事情也給他們處理、解決就是為他們好,卻不知這樣做只會害了他們。有時候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是需要與其一同成長的,例如孩子小時候家長會關心他們吃得不夠、穿得不暖,而給他們照料周到,但隨著孩子成長家長的關懷亦應該隨之改變,如孩子的學習情況、感情生活甚至就業問題等,就是不需只著眼於吃不夠、穿不暖的問題上,要和孩子一同成長,對孩子的關心亦需要適可而止,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並尊重他們。

故此很多家長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會給孩子出國留學的機會,讓孩子離自己遠一點久一點。出國留學除了可以讓孩子可以增廣見識、拓寬視野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讓孩子暫時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讓他們獨立生活。有研究發現愈早離開自己家庭而且時間愈久的孩子,長大後對父母的態度會相對較好,更會懂得照顧年老的父母,好比那些從沒有離開過父母成長的孩子。

然而,有些人可能未必認同這說法。作為家長他們認為把孩子留在身邊就是最好的做法,但他們並沒有考慮孩子長大後是需要獨立空間的,因此有很多人畢業後在社會工作便會找藉口搬離家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可是現在的生活條件愈來愈艱難,一般“ 打工仔”的薪酬都是勉強過活,如果要是再兼顧租金,那就只會百上加根,如此一來便只能繼續與父母生活,繼續承受他們改不了的陋習,結果便會導致關係愈來愈差的情況;但奇怪的是這種情況好少會出現在女生上,可能通常女生對自己的父母沒有太多的期望,亦都知道自己將來會有機會嫁出去離開這個原生家庭。

而歷史上原來有不少變態殺人犯,他們的原生家庭都是非一般正常的家庭,好像為人所熟悉的「雨夜屠夫」林過雲。林過雲出生在一個基層的家庭,父親曾有三名妻子及十多名子女,而林過雲是長子,林父對他的態度有別於其他兄弟,會比其他兄弟管教嚴厲,要求林過雲每天也要幫忙看舖,林過雲的成績由此走下坡,因此常遭父親打罵並趕他離家,所以與父親的感情亦逐漸轉差;其次在家庭裡他的繼母以及其他兄弟,對他的態度亦相當惡劣,經常打罵他,令他由細至大都失去自尊感、認同慼。一家十幾口被困在一個細小的單位中生活,難免經常發生爭吵,因此林過雲的性格便出現自卑,甚至出現異常,以致他日後成為肢解案的兇手。而其實除了林過雲外,2013年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兇手周凱亮同樣是在一個有問題的原生家庭中成長,他的父母一直做著認為是對周凱亮對的事,他的父母逼他學琴從而對父母心生怨恨,到了中學階段起亦因情緒問題跟不上學業成績,和同學相處亦愈來愈難,致使他的性格出現嚴重缺陷,種種的情緒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疏理,導致他日後成為弒父殺母的兇徙。

雖說這些例子都是較為極端,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愛情觀、家庭觀及整體思想方面,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同時也有其他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只有家庭的影響,也受到學校、工作、朋友等各種環境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意思在於初期人格的建立,脫離原生家庭後亦難免有所影響,但這影響不是絕對的,也不會束縛一生,最重要的是意識到問題後如何解決,跨過眼前的障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