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名校疑雲

 

        
早前在網絡上看見有人討論澳門現在的中學問題;

在說著現在的中學生怎樣?

又說著其實澳門現在還有沒有名校之分的?

 
    說實話,在澳門確實沒有怎樣劃分那些算是名校,那些又不算是名校?因為澳門不同其他地方會有統一考試,好像香港的中學文憑考試/DSE,每年會有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一同考試,因此每年都會出現最高分、最尖子的學生,大眾一般稱為「狀元」的學生;當中以產生出最多狀元的學校最為享負盛名,慢慢這些學校亦都會成為我們口中的「名校」。

但是澳門教育一向都沒有這類的標準,就算是在近年舉辦的四大聯考(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旅遊學院及澳門科技大學),學生都是為報讀大學而考的,而且學生成績更不會對外公佈,所以仍然不會知道那間學校學生的成績比較優秀。而澳門那些出名的中學,多數都是有教會背景、或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甚至乎以有多少名人曾就讀為名等,靠著口碑一代一代地承傳下去,而成為澳門傳統的「名校」。

澳門早期的教育分為兩個流派:源自西式天主教教育及中式啟蒙教育。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澳葡政府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教育制度。由一九九五年開始實施免費教育,直至到了二零零六年,由原來10年正規教育拓展為15年,即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然而澳門的中學一向都是各守本分、各師其職。學生可以為自己選擇更適合的學校,縱使現在大部分中學都是免費教育,但依然會有著不同的程度,例如當學生在傳統名校跟不上進度時,在二、三線的學校便可繼續升讀。
傳統名校教授給學生的除了是書本上的知識外,他們還會著重學生的 德、智、體、群、美」這幾方面,注重學生的操行品德,訓練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還會鼓勵學生多參加不同的課餘活動、體育比賽等,以致學生能在愉快的環境下成長。
 
近來有人對名校產生質疑,其實他們質疑的可能是澳門教育。澳門政府這些年間不斷增加資源給教育界,除了增加免費教育至高中教育外,而且還撥款給各學校增添設施以及粉飾校園等用途,令到原先二、三線的學校,突然間也變得華麗奪目,一般家長一時都難以選擇。在投身社會工作後,接觸了不同背景的人,然而發覺部分人工作時欠缺邏輯性與批判性思維的,他們中學時都是畢業於那些二、三線中學,有些甚至會出現固執性格,難以與人溝通。這種「金玉其外」的情況已經滲入到社會,好像在疫情期間,那些二、三線的學校只會不斷地增加學生的功課及測驗,他們只是要求學生短時間趕上進度,卻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 
 
 
一間好的學校,師資真的好重要。一位好的老師是會顧及學生的感受,而一位老師對學生所做過的事,是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