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生活節奏

 

 

        

               現在都市人的生活節奏急促,從前我們都喜歡與鄰近的香港作比較,覺得他們的日常節奏都是比較忙碌的,在街上都是來去匆匆的人群,無論是在平日還是在週末假期上,他們的步伐都是非常之急促,曾聽過如果你在香港繁忙的街道上,就算你站著不動也會有人不停從後推你行,這說話聽起來好像有點誇張,卻生動地形容香港是一個生活節奏很急速、很繁忙的城市。但近來發覺這種緊湊的生活模式好像連我們這邊一向平靜的澳門也被感染,每逢假日街道上便會出現那種人來人往的情況, 有時真的讓人透不過氣來。

         然而這種緊湊的生活,竟也成了新一代孩子們的日常。現在人最常關心的就是身心健康,但奇怪的是在近年報導訪問中發現原來有很多小朋友都覺得自己生活得並不開心、快樂的,是因為現在的功課測驗太多而導致小朋友不能在健康愉快的環境下生活嗎,小朋友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就是因為現在的風氣而導致家長們把自己的小孩也成了犠牲品。 
           從前我們做小朋友時只需應付日常的測驗考試就已經足夠,但時至今日的小朋友他們除了要應付日常的功課外,每日還要參加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興趣班等,而那些興趣班有很多都並不是小朋友自己挑選的,只是家長們為了小朋友在將來容易考上心儀的學校而作出選擇,這也是導致小朋友不開心的原因。小朋友的童年不愉快可能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這些影響不只限於童年階段,甚至可能延續至成年,影響人際關係、情緒調節、甚至身體健康。所以現在的家長們的做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童年只得一個不應為了不知道的未來而扼殺了美好的童年。
 
        而現在人的生活緊張,卻有不少人認為如果童年不努力,那怕長大後投身社會沒有競爭力。的確如此莫說是將來就連現在的競爭力都已經是相當嚴峻,可以看見疫情之後的澳門很多企業還沒有恢復過來,更有出現倒閉潮,失業率一直在維持。有些企業就算幸好得以其他機構的加入而得以保存,這種形式的收購這些年間的確出現不少,然而有不同財團 / 企業的加入固然是好事:一方面就是可以暫保飯碗,不必受著因公司倒閉而遭到裁員、失業;而另一方面則是企業文化與背景不同,財團文化多是喜歡加班、喜歡勞動,而在大部分情況下新企業都喜歡用人唯親,以致原有的員工很難得到他們的信任更莫說會有什麼晉升的機會。因此現在傳有一話:「從前努力工作可能就是為升職加薪,現在卻只是希望能保著份工而已!
 

       在現代社會的洪流中,城市的節奏愈趨急促,不論是昔日節奏較快的香港,還是過去相對平和的澳門,如今皆不約而同地陷入了一種前所未見的緊湊生活模式。街道上的人群川流不息,週末假期不再是放鬆的時刻,反而成了另一場「人海戰場」。這種生活步伐不只影響成人,更悄然滲透至新一代小朋友的世界。童年原本該是無憂無慮、快樂成長的時期,如今卻被密集的功課、頻繁的測驗、與由家長安排的課外活動填滿。許多孩子甚至在訪問中坦言自己「不快樂」,成長環境缺乏自由與歡樂,令人憂心他們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

       家長對未來充滿焦慮,希望孩子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卻在無形中將焦慮加諸孩子身上。這種「為未來犧牲當下」的心態,實則本末倒置。童年只有一次,不該成為預備考試與升學的階段,更不該是家長理想的延伸與實驗。而成人在現今職場中也面臨極大挑戰。疫情後的澳門企業尚未全面復甦,倒閉潮與失業率仍居高不下。雖有來自內地的企業收購避免部分企業倒閉,但企業文化差異卻使原有員工面臨信任危機與晉升障礙,工作變得不再追求成就,只求「保住份工」。

        面對這種生活壓力與價值錯位,社會或許應該重新思考:童年是否該回歸純真與快樂?工作是否該擁有尊嚴與希望?只有在釐清真正重要的價值後,我們才不會成為節奏洪流中的犧牲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