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制服背後


人格面具是我們經由文化薰陶、教育以及對物理與社會環境適應的產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格面具是一種活動的情緒,其功能既有隱藏個人意識思想與情感的一面,也有將它們顯露給他人的一面。 --- 榮格

在不同的職場上,有時為了工作也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而制服的功能除了代表其工作的機構或公司外,其實亦代表了機構或公司所賦予的權力及責任,從心理學的解釋制服亦是員工人格的另一個面具。而這種人格面具一方面受到社會期待與要求的引導,另一方面也受到個人的社會目標與抱負的影響。就好像警察穿上制服後,便代表社會的期望與個人的責任,然而能力愈大責任便愈大,在制服背後往往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正如近日在香港的示威活動下警務人員在受著上級的不斷施壓同時又要面對抗爭者的衝擊,最後部份警務人員的情緒開始失控,以致出現濫權的情況,他們見人便打、見人便用以暴對待,當他們已被情緒所控時,再分不清眼前的究竟真是抗爭者還只是普通市民,那些警務人員在連續數日的情緒繃緊下,同時亦被他們的制服所困綁,以致產生了路西法效應

然而除了穿著制服的前線警務人員容易受情緒影響,容易出現情緒抑壓等問題外。其實在社會上還有不少職業同樣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如較為常見的有需要穿著白衫白袍工作的醫護人員(醫生、護士),醫護人員身上的那件白色制服代表了他們的專業,當醫護人員穿上制服工作時,就算遇上任何情緒問題(包括私人或工作),甚至是遇到一些較為麻煩的病人或其親屬時,也要表現出專業的態度,久而久之他們亦會像那班警務人員一樣,把自己的情緒抑壓著。

    但近來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不需要穿制服工作的人比起需要穿著制服工作的人他們的情緒抑壓問題較為嚴重的。有制服工作的人在工作期間受到任何情緒問題時,但當他們放工把制服除下便可以連帶工作時的不快情緒一同卸走,解除一切束縛,就等同把那個面具除下一樣;相反,不需要穿著制服工作的人當他們在工作時受到壓力,情緒出現問題時,大部分人亦不懂得如何放鬆心情,把情緒發洩出來,卻只會把那些負面情緒帶回家,這樣一來當這些壞情緒洩漏時便會影響到家人朋友。
而在各行業中,不需要穿著制服工作的亦有不少,但當中老師和社工這兩大行業最令工作者容易受情緒所困的。因為老師和社工他們除了會受到情緒的困擾外,還有就是自身的道德枷鎖。作為老師的往往有著傳承下一代、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因而老師都會先做好自己才有能力去教導他人,要有著以身作則的態度;而社工他的工作就是需要面對各大大小小的家庭、社會、青少年等問題,而當他們面對各種個案時,也需要保持客觀的專業精神,縱使其個案是涉及自殺等嚴重問題,他們亦要克制自己冷靜地去面對。就好像早前在香港的示威活動中,那些社工亦是站在最前線冒死也要把警方和青少年分隔開。
所以老師和社工他們放工後亦難以把情緒宣洩,只能把它長期壓抑著。或許當他們找到適合的宣洩渠道、或許當他們離開他們的工作崗位、或許當他們已經習慣那種孤單 … 縱使還有更多的或許,每年亦有不少人加入老師和社工行業。然而老師和社工亦是承受起不能承受的痛!



只要你相信你能飛,你便能夠翱翔天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