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的動搖並非正確與錯誤之間左右不定,而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之間徘徊。”
隨著群聊的興起,從圖片分享,到群組的聊天,到基於位置、興趣的群組交流,各種具有類似的產品相繼出現,群組已經成為另一個互聯網熱潮。群組聊天的出現就正正造就了“ 新一代小圈子 ” 的興起 ……
從前一些機構、公司都會很怕員工在攪什麼小圈子活動,所以會比較緊張一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交頭接耳的員工,怕他們會在說公司壞話、老闆不是等,甚至怕他們會聯成一線在攪對抗、唱反調,更嚴重的就是攪罷工。因此在舊式的機構他們的處理方法,大都只會用上“ 棒打鴛鴦 ”法,那就是不得員工在辦公室內聚集聊天,某些高層可能在受大老闆的壓力下,當一見到有員工聚在一起閒聊時,便立即以9秒9的身影趕至,以上司身分“棒打”在場員工,他們這種既“小家”又幼稚的行為,不但不可以令到員工心服於你,還會令到員工倍感壓力。其實在一般情況下給予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增進員工彼此間的感情,這樣才會令員工在愉快環境下工作,從而令到工作效率提升;正因如此,正面積極的公司就會多攪團隊活動,令到員工多些溝通、締造團隊精神!
時至今日,真正的小圈子那會容易給你撞見,說公司秘密、老闆壞話時還需要站在一旁、或在洗手間中接耳交頭嗎?現在只需要打開智能電話中的通訊程式,什麼群組、什麼圈子也應有盡有;工作群、學習群、是非群、興趣小組群等;就算一班不足二十人的工作團隊/學習團隊,也可以再細分成各大大細細的群組,而當中又會因為誰不喜歡誰,又會再另開一群組,只需要三人或以上便可成一群,既簡單又直接;所以現在基本上打開通訊程式都必定會有至少二、三個不同性質的群組。更甚者,有些人已習慣只在群組說話,什麼工作議程、工作進度、工作內容與細節等,他們也都習慣性只會在群組上留言,明明就每日也可以見面,但就偏偏永遠不會坐下來面對面交談、交代工作進度,是否群組就可以代替工作例會。先別理會其安全性,但就只憑這些沒有感情的文字或語音,真的可以交代清楚嗎……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就正概括了現在人上群組的態度,你是什麼人就好自然地加上什麼樣的群組。就好像之前“天鴿”襲澳其間,在解放軍出來幫忙時,大家都為此事而紛紛議論:「 有的說不應該放解軍出來,這只是政治籌碼;有的說出來幫忙清潔又有什麼問題;而有的則說解放軍做事只是聽從上級命令,軍令如山。」而當中的人就好自然會在自己同一意見的群組中發表意見,這樣就變成了在不同群組各自討論著同一事情,而討論向來都沒有對與錯,但就由於普遍澳門人也難以接受別人意見,群組裏的人說什麼也會照單全收,既沒有理性思考又沒有批判性思維。這就是澳門人在群組中討論事情的結果,亦是澳門人比別人落後的原因。
但是群組也有它一定的好處,就好像之前“天鴿”襲澳其間,所有消息也是靠每一群組互傳而來,什麼時候開始停水斷電等,也是由群組中最先得知。而當澳門人對政府有什麼不滿時,亦只會在群組裡怒罵、怒插,而且還愈罵愈起勁、愈插愈有力,但這種封閉式的討論與謾罵,根本就影響不了結果,改變不了社會,因為聲音根本就去不了政府耳邊……
—— 榮格
隨著群聊的興起,從圖片分享,到群組的聊天,到基於位置、興趣的群組交流,各種具有類似的產品相繼出現,群組已經成為另一個互聯網熱潮。群組聊天的出現就正正造就了“ 新一代小圈子 ” 的興起 ……
從前一些機構、公司都會很怕員工在攪什麼小圈子活動,所以會比較緊張一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交頭接耳的員工,怕他們會在說公司壞話、老闆不是等,甚至怕他們會聯成一線在攪對抗、唱反調,更嚴重的就是攪罷工。因此在舊式的機構他們的處理方法,大都只會用上“ 棒打鴛鴦 ”法,那就是不得員工在辦公室內聚集聊天,某些高層可能在受大老闆的壓力下,當一見到有員工聚在一起閒聊時,便立即以9秒9的身影趕至,以上司身分“棒打”在場員工,他們這種既“小家”又幼稚的行為,不但不可以令到員工心服於你,還會令到員工倍感壓力。其實在一般情況下給予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增進員工彼此間的感情,這樣才會令員工在愉快環境下工作,從而令到工作效率提升;正因如此,正面積極的公司就會多攪團隊活動,令到員工多些溝通、締造團隊精神!
時至今日,真正的小圈子那會容易給你撞見,說公司秘密、老闆壞話時還需要站在一旁、或在洗手間中接耳交頭嗎?現在只需要打開智能電話中的通訊程式,什麼群組、什麼圈子也應有盡有;工作群、學習群、是非群、興趣小組群等;就算一班不足二十人的工作團隊/學習團隊,也可以再細分成各大大細細的群組,而當中又會因為誰不喜歡誰,又會再另開一群組,只需要三人或以上便可成一群,既簡單又直接;所以現在基本上打開通訊程式都必定會有至少二、三個不同性質的群組。更甚者,有些人已習慣只在群組說話,什麼工作議程、工作進度、工作內容與細節等,他們也都習慣性只會在群組上留言,明明就每日也可以見面,但就偏偏永遠不會坐下來面對面交談、交代工作進度,是否群組就可以代替工作例會。先別理會其安全性,但就只憑這些沒有感情的文字或語音,真的可以交代清楚嗎……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就正概括了現在人上群組的態度,你是什麼人就好自然地加上什麼樣的群組。就好像之前“天鴿”襲澳其間,在解放軍出來幫忙時,大家都為此事而紛紛議論:「 有的說不應該放解軍出來,這只是政治籌碼;有的說出來幫忙清潔又有什麼問題;而有的則說解放軍做事只是聽從上級命令,軍令如山。」而當中的人就好自然會在自己同一意見的群組中發表意見,這樣就變成了在不同群組各自討論著同一事情,而討論向來都沒有對與錯,但就由於普遍澳門人也難以接受別人意見,群組裏的人說什麼也會照單全收,既沒有理性思考又沒有批判性思維。這就是澳門人在群組中討論事情的結果,亦是澳門人比別人落後的原因。
但是群組也有它一定的好處,就好像之前“天鴿”襲澳其間,所有消息也是靠每一群組互傳而來,什麼時候開始停水斷電等,也是由群組中最先得知。而當澳門人對政府有什麼不滿時,亦只會在群組裡怒罵、怒插,而且還愈罵愈起勁、愈插愈有力,但這種封閉式的討論與謾罵,根本就影響不了結果,改變不了社會,因為聲音根本就去不了政府耳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